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各項部署,始終堅持厲行法治,鮮明提出“把治蜀興川各項事業全面納入法治化軌道、把法治四川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全面依法治省呈現新態勢、邁上新臺階。
建章立制依法治省根基不斷夯實
四川歷屆省委高度重視法治建設,2013年底,四川依法治省“規劃圖”——《四川省依法治省綱要》頒布實施,系統提出依法治省的目標任務和實施進程,對2014年到2020年法治四川建設作出總體規劃。2014年11月,四川省委十屆五次全會通過《中共四川省委關于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入推進依法治省的決定》,從八個方面對新時期法治四川建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成為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在四川具體化的重要體現和四川全面深入推進依法治省的行動指南。2021年,四川出臺法治四川建設規劃、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實施方案,提出“建成西部法治新高地”的奮斗目標,繪就了“十四五”時期法治四川建設總藍圖。
2018年3月15日在成都市人大常委會召開五年立法規劃建議項目論證會
四川著力壓實責任、突出實用管用,2014年出臺《四川省依法治省指標體系》,2015年制定實施《四川省依法治省評價標準(試行)》《四川省法治建設狀況評估辦法(試行)》,2020年印發《四川市縣法治指數》,為考核評估依法治省工作實施效果提供“度量衡”。
治蜀興川重在厲行法治,重在首先抓住領導干部“關鍵少數”。
四川在全國率先出臺《關于抓住領導干部“關鍵少數”全面深入推進依法治省工作落實的意見》,對領導干部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等作出16條剛性規定,依紀依法規范權力運行。
除了“緊箍咒”,還有“必修課”。2013年以來,會前學法成為省政府常務會議的“必修課”,這一“課”已覆蓋全省三級政府。2021年,四川創新搭建國家工作人員學法考法平臺,截至目前,平臺已注冊學法單位13367個,全省國家工作人員學法考法平臺錄入學員已達79萬余人。
基層法治建設,關鍵在縣域。
通過幾年來的全面依法治省實踐,四川敏銳地洞察到,當前基層法治建設的系統研究還比較薄弱、路徑方法探索還相對不足,特別是縣域法治建設,缺載體、缺模式、缺抓手的現實困境亟待破解。為切實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基層治理中落地生根,2020年9月起,四川在全省選取14個縣(市、區),圍繞黨委依法執政、政府依法行政、司法公正為民、社會依法治理四個方面開展全面依法治縣示范試點,并組織24個省級部門自上而下示范推動解決合法性審查不嚴、生效判決執行難等法治建設8個具體問題,探索全面依法治縣的有效路徑和務實抓手。
2022年3月18日在溫江區幸福村召開成都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立法調研座談會
“示范試點工作開展以來,集成課題研究報告、經驗做法等點上成果和系列法治賬圖、全面依法治縣操作指南等面上成果,成功化解涉征地拆遷、‘問題樓盤’等重大疑難矛盾糾紛101個,14個縣(市、區)矛盾糾紛總量下降11.93%,群體性事件下降29.81%,人民群眾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法治紅利’?!彼拇ㄊ∥婪ㄖ问∞k相關負責人告訴《法治日報》記者,示范試點極大提升了縣域工作法治化水平,形成了一條清晰務實的全面依法治縣路徑,有效回應了法治建設的時代之需、人民之需和實踐之需。
法治成為高質量發展亮麗底色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四川致力于將產權、知識產權保護納入法治化軌道,讓法治成為創新發展的守護者,有效激發大眾創業創新動力?!彼拇ㄊ∥ㄎ嚓P負責人說。
記者了解到,2017年至2021年,全省法院知識產權收結案數均呈逐年遞增狀態,2021年更是首次突破兩萬件。案件數的激增,體現了全社會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顯著提高,這也對司法審判提出更高要求。近年來,四川法院在知識產權案件的專業化審理上下足功夫——全面推進知識產權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審判改革,促進知識產權法庭實質化運行,探索建立“知識產權類型化案件快審機制”,構建公正高效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新模式。
“青花椒”案明確碰瓷式維權不受保護,被稱為探索知識產權行使邊界和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標桿”案件,強調了權利人維權的法定邊界,尊重了人民群眾的常識、常情和常理……一件件案例,充分發揮著警示作用,也讓群眾感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公平正義。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2020年,川渝兩省市黨委政法委聯合印發《關于提升區域一體化執法司法水平服務保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指導意見》,從加強執法司法協作、促進區域法律合作、強化資源共建共享等方面,對提高兩地執法司法“同城”效應作出規劃部署,構建川渝執法司法合作的指導綱領。
執法隊員現場引導商戶到規定區域擺攤(2021年)
此后,川渝法治合作向寬領域、全方位快步邁進。以川渝協同立法形式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鐵路安全條例和嘉陵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縱深推進川渝通辦和執法司法一體化建設,成立長江上游成渝地區生態保護法治聯盟,打造川渝高竹新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舉辦川渝涉外法律服務合作論壇,聯合開展法治化營商環境大調研,建立川渝行政復議專家庫,建設“云上共享法庭”,開展跨域立案、代為送達、委托執行5萬余件次,311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全部實現川渝通辦。
為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倡議、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2021年2月,天府中央法務區正式啟動運行,省級層面主導建設的現代法務集聚區誕生。
一年多來,天府中央法務區高效運轉,為市場經濟、營商環境、對外開放提供全方位全鏈條專業化法律服務。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成都審判點揭牌,金融、破產、互聯網、知識產權、大熊貓國家公園、國際商事法庭等專業法庭入駐運行,專業審判集成優勢充分彰顯?!耙粠б宦贰甭蓭熉撁顺啥贾行?、四川天府“一帶一路”商事調解中心等專業機構創新設立,國際化法律服務更加完善。
2022年,天府中央法務區警務服務中心
如今,天府中央法務區已初具規模,集聚了一批高能級法務機構,功能作用持續發揮,市場活力逐步顯現,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營造良好法治化營商環境。
2022年,屹立于興隆湖畔的天府中央法務區
群眾法治獲得感進一步提升
“村里每月至少開展一次普法活動,老百姓遇到問題會第一時間找法律顧問或者村兩委咨詢,這幾年村民的法治觀念有很大提升?!卑椭惺衅讲h隴山村村民陳大媽告訴記者。
記者在隴山村看到一座法治文化大院,里面有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綜治辦公室、人民調解室等,院里定期開展主題法治宣傳、村民說事會等活動,將普法宣傳以喜聞樂見的形式與鄉村治理有機結合起來。
“全靠咨詢社區的法律顧問,我的工傷賠償問題圓滿解決了?!闭f起家門口的“社區法律之家”,成都市成華區建華社區居民老張連連點贊。群眾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服務,法律咨詢、糾紛調解、法治宣傳……“社區法律之家”將法律服務滲透到群眾生活方方面面,讓群眾的法律問題在家門口就可以解決。
四川各地涌現出“六手印記”“法治小院”“鄉賢理事會”“村民說事室”等創新做法,營造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為增強群眾的法治獲得感,四川各地各部門不斷提升公共法律服務供給水平。省司法廳與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印發《加強新時代退役軍人公共法律服務的意見》,在市縣鄉退役軍人服務中心設立法律服務實體平臺3332個,在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設立退役軍人辦理窗口204個;簡陽市開通公證線上自助辦證平臺,實現“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成都市青羊區提供延時服務,時刻為村(社區)群眾提供法律咨詢。
目前,全省已建成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34354個,設立法治輔導站7000余個、法律援助工作站5000余個。年均化解矛盾糾紛36萬余件,年均為鄉鎮黨委政府提供有效法律意見超3.5萬件次,指導村(社區)制訂村規民約8000余件。
據省司法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四川省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在頂層設計方面取得較大突破,納入全省“十四五”專項發展規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室)實現市縣鄉村四級全覆蓋,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和四川法律服務網升級為全天候24小時響應,探索建立124項“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務清單,基本實現公共法律服務“抬頭能見、舉手能及、掃碼能得”。
十年來,“治蜀興川重在厲行法治”已經成為四川干部群眾的共識,全社會法治氛圍更加濃厚,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總體形成。